[微笑台灣]瘋兄妹花東行--太魯閣-燕子口
燕子口的由來
燕子口的大理石岩壁上分佈許多大大小小的洞穴,當春夏之交當有成群小雨燕或洋燕在峽谷上空飛翔呢喃,形成「石燕鳴谷」的奇景,很多人都以為那些洞穴便是燕群的巢穴,故名。燕子口岩壁上的洞穴是否有小雨燕或洋燕在裡面築巢尚有待調查與考證,但它卻顯示地殼上升,河流下切的證據。(轉載自「清流月刊」九十年三月號)




不過我想經過這麼多年來的遊客以及汽車紛擾,現在一隻燕子也沒看到囉。其實我如果是燕子,我一點也不會想要住在燕子口,因為還真的頗吵的。





懸瀑


燕子口的洞穴多沿著岩石節理面分佈,形成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地下水的出口,常帶微酸性的地下水順著大理岩裂隙流過時,溶蝕大理石中的碳鈣成分,而使裂隙逐漸擴大,形成一個個地下溶洞,有規則的沿岩壁裂隙分佈,在大雨過後地下水豐沛時,可以明顯的看到地下水由溶洞流出形成一個個小懸瀑的美麗景觀。


另一種則是河流造成的壺穴,在河流底部凹陷處會形成漩渦,同時將沈積的卵石打漩,有如鑽鑿工具般將洞穴漸漸擴大或加深,卵石不斷的被磨蝕更新,最後形成內部空闊而開口圓窄如水壺般的深洞,稱作壺穴。
壺穴因岩層的拚升與河流的下切而被遺留在崖壁上,新的壺穴繼續在降低的河床低部形成。而原本應留在河床的堆積卵石,也同時被留在高懸岸壁的壺穴裡,說明早先溪流曾那樣的高度上流過,下回造訪時可別忘了注意看看那有趣的壺穴,那就是因地殼隆起河流下切而形成太魯閣峽谷的証據之一,而造成地殼隆起的板塊運動,雖也不時發生地震,可是那絕不是形成太魯閣峽谷的主因,可別再說太魯閣峽谷是被地震震裂開來的哦!(轉載自「清流月刊」九十年三月號)


雖然我的地理可能早就還給我高中地理老師了,不過看到太魯閣壯麗的景色,還是不由得讚嘆大自然的力量,經年累月的河川侵蝕造就了壯麗的景色,台灣其實也算是個豐富的地理教室呢。



我的亂髮自拍,有夠亂的啦【有點像海格的髮型耶…Orz..】


其實燕子口最妙的是它的氣流,站在其中會感受到有風由峽谷底下往上吹的感覺,聽說用一張衛生紙試驗可以看到衛生紙一直往天空飛,不過我沒有玩這個遊戲啦,感覺有點像亂丟垃圾…哈~


p.s這篇自己覺得寫的有點敷衍耶,是因為停留時間太短所以感動不夠深咩,真是糟糕。



原文出處:檸檬橘子的酸甜滋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sttai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